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研究院概况 >> 正文

我院成果在电气领域《IEEE TTE》国际期刊发表

    2025-07-30           

近期,我院周宇老师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《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》上发表题为Online Predic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ower Batteries Under Sparse Sensing: An Eigenmode Approximation Perspective(基于特征模态近似的稀疏传感下动力电池温度分布在线预测)的学术论文。

研究背景

全球电动汽车热潮推动了车载储能系统的发展,锂离子动力电池因高能量密度、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主流选择。然而,电池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,温度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电池的耐久性、性能与安全性,因此精确分析和预测电池温度对热管理至关重要。

小型圆柱电池的热建模已较为成熟,但大型电池因表面积/体积比较低,空间温度分布差异显著,局部过热易导致热失控,其热建模仍存在研究缺口。物理建模方法(如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模型)虽能提供详细物理见解,但计算成本高,且受未建模动态、参数漂移等问题困扰;数据驱动方法虽规避复杂物理机制,但存在泛化能力不足、依赖密集传感器等局限。

传感器缩减对电池温度场建模至关重要,但相关研究较少。现有方法(如基于物理方程的关联法、稀疏KL分解、空间插值等)存在实验验证不足、对噪声敏感、传感器布局优化缺失或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。


成果介绍

本文提出基于特征模态近似(EMA)的在线预测方法,通过提取温度场的特征模态,结合传感器优化和机器学习,实现稀疏传感下的全状态温度场重建。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、可解释性强的优势,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和传感器缩减能力。

核心观点

1)本文针对物理建模方法计算成本高,数据驱动方法泛化性能差的问题,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态近似(EMA)的建模框架,用于预测大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时空温度场。

2)本文框架分为三个阶段:①离线训练:从高分辨率温度数据中提取特征模态,构建模态库;②传感器优化:通过算法筛选最优传感器位置,实现稀疏测量;③在线学习:基于稀疏传感数据预测模态系数,结合模态库重建全温度场。

3)本文离线特征模态库构建采用正交分解(POD)从离线训练数据矩阵中提取特征模态。通过奇异值分解将数据分解并取前r个左奇异向量作为特征模态库(按奇异值大小排序,代表模态重要性)。

图1.所提方法的概念框架

图2.稀疏重构传感器的选择

图3.温度场重建效果图

作者简介:

周宇,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校聘副研究员、硕导,福州大学旗山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池系统信息学、时空动态系统建模与异常诊断等。

黄捷,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、博导,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副会长、福州大学5G+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、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、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、闽江科学传播学者、福州市科创走廊首席科技创新顾问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群体智能与无人系统、人机混合增强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数字经济等。

期刊网址:https://ieeexplore.ieee.org/abstract/document/11052866